[ bō huǒ bàng ]拨弄炉火的短棒。喻挑拨者。
[ bō jiǎo ]技击动作之一。以己脚挑人脚使之仆倒。
[ bō jiě ]拨付解送。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严小批》:“钱粮非係地丁,多用本州县小批,如府司杂税、额外拨解等项是也。”《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自 雍正 五年为始,照司库例,每年春秋二季,造册报部,听候拨解京餉。”
[ bō kuǎn ]1.(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拨了一笔款。~10万元。2.政府或上级拨给的款项:军事~。预算的支出部分是国家的~。
[ bō la ]1.拨动。2.抚摸。3.琢磨。4.打发;拉扯。5.指手脚拍打着的动作。
[ bō là ]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2.张弓貌。3.亦作“拨喇”。象声词。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 bō là ]铸作金属印章或人像的方法。一般先雕刻蜡模,外面用泥作范,熔金属注入泥范而成,故称。
[ bō lang gǔ ]玩具,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做声。也作波浪鼓。
[ bō lì ]明 制,把国子监监生分拨各政府部门充历事生进行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