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òng sù ]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于加害者做出法律的或舆论的制裁:~大会。~旧礼教。
[ kòng xián ]1.拉弓;持弓。《史记·匈奴列传》:“是时 汉 兵与 项羽 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 冒顿 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万。”唐 崔元翰《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饮羽连百中,控弦踰六钧。”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当 秦 汉 交兵之时,中原有事,俺国强盛,有控弦甲士百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邦彦 至 金,金 人拒不纳。既旬餘,乃命引见,夹道皆控弦露刃之士,邦彦 大怖,不能措一词而出。”2.借指士兵。汉 贾谊《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部落之民,控弦十万。”唐 杨凝《送客往夏州》诗:“夜投孤店愁吹笛,朝望行尘避控弦。”清 屈大均《幽州》诗:“控弦三十万,强半是 辽东。”
[ kòng yǐn ]1.犹贯通。2.控制;掌握。
[ kòng yù ]1.犹防御。2.亦作“控驭”。驭马使就范。引申指控制,驾驭。
[ kòng zhì liú jì suàn jī ]按指令的顺序来驱动操作的电子计算机。通常分串行控制流计算机和并行控制流计算机。机内的数据是否参加运算依赖于当时所执行的指令是否需要而定。其程序执行的速度比数据流计算机慢得多。
[ bǐng kòng ]亦作“禀控”。指向上控告。
[ jié kòng ]告讦,控告。清 邵堂《息讼篇示邑人》:“汝今莫听刀笔言,汝所訐控非奇寃。”《清史稿·食货志一》:“嘉庆 十四年,又以 徽州、寧国、池州 三府世僕捐监应考,常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总以现在是否服役为断。如年远文契无考,著即开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