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ng sōu bó cǎi ]广泛搜集采取。
[ páng sōu yuǎn shào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 qí yáng zhī sōu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周武 有 孟津 之盟,成 有 岐 阳之蒐。”杜预 注:“周成王 归自 奄,大蒐于 岐山 之阳。”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岐蒐”。唐 王勃《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
[ sōu bá ]1.寻求选拔。2.蒐拔:选拔。
[ sōu bǔ ]搜查与案件有关的地方并逮捕有关的人:~逃犯。
[ sōu cǎi ]1.搜采亦作“搜採”。搜求采集。《宋书·志序》:“其有漏闕,及 何氏 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採。”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许慎 特加搜采,九千之文始备。”明 宋濂《进<元史>表》:“故上自 太祖,下迄 寧宗,靡不网罗,严加搜采。”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视学湖北序》:“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啟弊之竇,而有补教之旌者。”孙犁《澹定集·烬馀书札》:“非如名人之搜采古物,冒充书法家也。”2.蒐採:蒐采亦作“蒐採”。搜集。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乾隆 年,四库舘臣蒐采考异,各附入《燕语》本条之下。”姚椿《南宋文范序》:“乃 元 明 以来,鲜克蒐採,间有述作,鬱而不彰,岂非人不足以任其事,道不足以综其言与?”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顾乃美不自炫,而独蒐採三十年来人物之一鳞一爪,辑録成书,命曰《诗徵》。”
[ sōu chá ]1.搜索检查。2.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和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及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活动。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 sōu cháng guā dù ]形容费尽心思:他~地想办法,也想不出好点子来。
[ sōu cháng rùn wěn ]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
[ sōu chéng ]检阅兵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马,夐入远疆。”明 唐顺之《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但知番戍远调,足辨目前,不思蒐乘詰兵,用图久计。”
[ sōu fǎng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有詔:‘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徐迟《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