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ēng zhāi ]请僧而供养斋食,兼有诵经略仪,谓之“僧斋”。《魏书·释老志》:“﹝沙门 道登 ﹞二十年卒,高祖 甚悼惜之,詔施帛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唐 姚合《赠王建司马》诗:“老觉僧斋健,贫还酒债迟。”宋 陆游 有《观华严阁僧斋》诗。自注云:“阁下自四月初至七月末,日饭僧数千人。”
[ shè zhāi ]1.备办素食。2.向僧尼施食。
[ pò zhāi ]佛教语。八斋戒以不过中食的斋法为主,如受戒后复违犯,名为破斋。
[ nán zhāi ]1.住室南面的书房。2.指清代南书房。
[ shí zhāi rì ]佛教语。谓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復次 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唐 高祖《禁行刑屠杀诏》:“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杀。”亦省作“十斋”。唐 白居易《春日闲居》诗之一:“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怎敢説谎?”清 汪价《三侬赘人广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斋、打叶子为名流雅尚。”
[ shùn zhāi ]旧时亲邻为吃素的人设酒肴以开戒,称顺斋。
[ máo zhāi ]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
[ qǐ zhāi ]1.旧时为超度亡魂或祈福禳灾,请僧众诵经拜忏,斋戒祷祀。2.建造书房、学舍。
[ shè zhāi ]同“摄齐”。《南齐书·刘瓛传》:“既习此岁久,又齿长疾侵,岂宜摄斋 河间 之听,厕迹 东平 之僚?”王闿运《王仲章碣》:“既入学府,遂补廩生,摄斋大庠,已参群彦。”
[ luó zhāi ]谓环立集聚于市街,等候雇佣。
[ róng bǎo zhāi ]我国著名的木板水印出版机构。在 北京 琉璃厂。1894年(清 光绪 二十年)创立,经营木板水印业务。近年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经营范围扩大至文房四宝,所复制的古今名画,酷肖传神,富有民族特色。
[ shuǐ zhāi ]1.筑于船上的小舍。2.临水的房舍。
[ suān zhāi ]元 散曲家 贯云石 别号。
[ wú zhē zhāi ]即无遮大会。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韩晋公 在 浙西 时,瓦官寺 商人设无遮斋。众中有一年少请弄阁。乃投盖而上……覩者无不毛戴。”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中宗 设无遮斋,詔五品以上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