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n huán jì ]即卧髻。盘卷屈折其发而成。
[ jiū jiū huán huán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后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汉书·赵充国传》:“在 汉 中兴,充国 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颜师古 注:“赳赳,劲也。桓桓,威也。”清 伤时子《苍鹰击·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虫性质,孽雁心肝!”亦省作“赳桓”。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復顾及民生,岂知貽害如此之鉅哉!”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将见絃诵之士怀经济,赳桓之士尽腹心。”
[ shùn huán ]汉顺帝、汉桓帝 的并称。
[ shì tí huán yīn ]梵语。佛教经典所称诸天的天主或能天帝。即佛经所说 忉利天 之主。全称 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帝”或“帝释”。
[ liǔ lǎo bēi huán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桓温)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宋 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松高对 阮,未办为邻地。”
[ ní huán ]鲸鲵盘桓。《庄子·应帝王》:“鯢桓之审为渊。”郭象 注:“渊者,静默之谓耳。夫水常无心,委顺外物,故虽流之与止,鯢桓之与龙跃,常渊然自若,未始失其静默也。”成玄英 疏:“鯢,大鱼也:桓,盘也。”后以“鯢桓”喻顺应外物而自得。宋 苏轼《和<归去来兮辞>》:“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鯢桓。”明 杨慎《药市赋》:“邀 籛 偓 兮雀跃,共 乔 松 兮鯢桓。”
[ píng huán ]指 周 平王 与 桓王。
[ sān huán ]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wū huán ]也叫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原居今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部的乌桓山,以游牧狩猎为主。初归附匈奴,汉武帝以后部分内迁,渐与各地汉族及附近各族同化。
[ yù yù huán huán ]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 tán huán ]1.中药名。黄蘖的根。2.古地名。
[ yǐn yǐn huán huán ]威武貌。
[ zhì huán ]东汉 质帝、桓帝 的并称。
[ zhāng huán ]汉 张禹、桓荣 的并称。两人皆以明经致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