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shā ]1.含有金子的沙砾。2.井名。3.泉名。4.借指泉水。5.见“金沙罗”。6.见“金砂”。7.见“金沙江”。
[ jīn shā jiāng ]指长江上游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一段。以产沙金而得名。长2 308千米。江水深切高原,谷底与山顶高差多超过1,000米,其中虎跳峡深达3,000米以上,为世界最深峡谷之一。江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 jīn shā luó ]花名。《广群芳谱·花谱二一·金沙》:“金沙罗似酴醿花,单瓣,红艳夺目。”亦省称“ 金沙 ”。 宋 王安石 《题金沙》诗:“海棠开后数金沙,高架层层吐絳葩。” 宋 杨万里 《度雪台》诗:“酴醿正要金沙映,莫道金沙只漫栽。” 元 揭傒斯 《双秀图》诗:“却思前日春宫直,看足金沙看海棠。”
[ jīn shā sà ]1.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502万(1995年)。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有纺织、食品、造船等工业。水运枢纽,扎伊尔河流域绝大部分农产品在此集散。有国际航空站。市内有国际贸易中心、人民宫、卢蒙巴纪念碑等雄伟建筑。旅游胜地。2.旧称利奥波德维尔(Leopoldville)。3.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刚果河南岸,1881年由斯坦利建立,当时称利奥波德维尔。20世纪20年代成为比属刚果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大的城市,1960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的首都,1966年改今名。为主要的河港和商业中心,也是金沙萨大学所在地。人口约4,655,000(1994)。
[ jīn shā yín gǒng ]泛指金银。清 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多年海上貔貅拥,岂没有金沙银汞?”邵海清 校注:“这里即指金银。”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指刨根 问底。是用谐音构成的歇后语,“问”是“璺(wèn,裂纹)”的谐音。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亦作“打破砂鍋璺到底”。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语本 宋 黄庭坚《拙轩颂》:“覔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爲蛇畫足,何况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 吕蒙正 云]端的是誰打了來?[正旦唱]打破砂鍋璺到底,俺爺抱着一套御寒衣,他兩口兒都來到這裏。”《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讓姐姐裝糊塗不言語,我可也‘打破沙鍋璺到底’,問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話。”
[ fēng shā ]风和被风卷起的沙土:漫天的~。
[ chén shā ]1.尘埃与沙土。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疾风千里兮吹尘沙。”元 虞集《城东观杏花》诗:“緑水满沟生杜若,暖云将雨少尘沙。”李季《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十七:“寒流随风漫大地,午夜里风怒号飞卷尘沙。”2.喻污浊,战乱。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遥望 天寿山,犹在浮云间。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蔡有守《送陈树人居若明之日本》诗:“乡邦回首尘沙恶,一往夷嵎欲几年。”3.犹尘世。宋 梅尧臣《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宋 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诗:“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 ā zhǔ shā lǐ ]古契丹语。对父亲、祖父的尊称。
[ héng hé shā shù ]佛经用语。佛说法时,常以印度恒河里的细沙比喻数目极多。《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数(shù)。
[ héng hé yī shā ]比喻极其渺小。
[ hán shā ]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
[ hán shā yù ]含沙射影之蜮。古代传说中害人的怪物。常比喻暗中作祟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