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ùn liú ]1.疏浚河流。2.深流。3.濬流:深的水流。
[ jùn míng ]明治,治理清明。《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蔡沉 集传:“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诸侯也。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义。”宋《沂宿太守问候》:“行邮阔略,旷驰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论议所移,纲条益紊,爰申戒告,以厉浚明。”
[ jùn qí ]敏慧。濬,通“徇”。《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唐 司马贞 索隐:“《史记》旧本亦有作‘濬齐’。盖古字假借‘徇’为‘濬’。濬,深也,义亦并通。”清 黄宗羲《张景岳传》:“介宾 年四十,即从游於京师。天下承平,奇才异士集於侯门。介宾 幼而濬齐,遂徧交其长者。”
[ jùn qiàn ]1.亦作“浚壍”。深沟。2.濬塹:深壕。
[ jùn quán ]《诗·邶风·凯风》:“爰有 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浚,春秋 卫 邑名。后因以“浚泉”为孝子不能事母而自责之典。
[ jùn shàn ]疏浚修缮。《后汉书·班固传上》:“时京师脩起宫室,濬缮城隍,而 关中 耆老犹望朝廷西顾。”
[ jùn xiá ]深远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临丹赋》:“陟绵冈之迢邈,临窈谷之濬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