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tián làng jìng ]1.没有风浪。唐 裴铏《传奇·郑德璘》:“物觸輕舟心自知,風恬浪静月光微。”明 陆采《怀香记·问卜决疑》:“臨危蹈險,江心漏船,惟願得風恬浪静,早見平安。”2.比喻平静无事。《三国演义》第九一回:“舊時國中因猖神作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恬浪静,更兼連年豐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若不虧得一個人有主意,處置風恬浪静,不知炒到幾年上纔是了結。”
[ chèn bō zhú làng ]犹随波逐流。形容奔波;颠沛。
[ chèn làng ]1.亦作“趂浪”。赶热闹,凑热闹。2.随波逐流。
[ chèn làng zhú bō ]亦作“趂浪逐波”。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三折:“四野如懸鏡,不是我趁浪逐波,我待要洗耳獨清。”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一心待趂浪逐波,恣情的妙舞清歌。”
[ jià làng ]1.乘浪;鼓浪。唐 元稹《洞庭湖》诗:“驾浪沉西日,吞海接曙河。”清 陈恭尹《赠余鸿客》诗:“长风驾浪作丘壑,蜃楼海市相峥嶸。”2.指鼓起的巨浪。唐 杜甫《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黄牛 平驾浪,画鷁上凌虚。”
[ jīng bō è làng ]亦作“鯨波鼉浪”。亦作“鯨濤鼉浪”。犹言惊涛骇浪。清 王韬《西人重日轻华》:“逮至 明 代,歐洲 諸國日强,精于駕舟,不憚遠涉,往往于鯨波鼉浪中探測新地,以爲通商互市之區。”清 南荃居士《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鯨波鱷浪連天湧,莽天涯沓沓濛濛。”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則如從軍者擲身於硝煙彈雨之間,航海者賭命於鯨濤鼉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
[ jīng bō nù làng ]犹言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jīng bō tuó làng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鲸涛鼍浪”。
[ jīng fēng hài làng ]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 kàng làng ]亦作“伉俍”。率直豪放。《明史·赵时春传》:“时春 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 唐顺之 王慎中 齐名。诗伉浪自喜,类其为人。”清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冯汝行 如 幽州 马行客,虽见伉俍,殊乏都雅。”清 钱谦益《陈则舆墓志铭》:“陈君 于余,二十年以长,余少伉浪,不可人意,君折辈行与游。”
[ lái làng ]1.方言。在。《海上花列传》第三二回:“双玉 悄立帘下暗中窃听,听那 双寳 带哭带説道:‘我碰着仔前世里寃家!刚刚反仔一泡,故歇咿来浪説我啥,我是定归活勿落个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伯芬 吃了一惊道:‘来浪啥场化?’”场化,地方。2.方言。着。表示命令语气。《海上花列传》第五五回:“潘三 上前拦道:‘看啥嗄,搭我坐来浪。’”
[ jiāo làng ]巨浪。相传为蛟所兴,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