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n tān ]海、湖、河中水很浅的地方。
[ xiǎn tān ]江河中水流湍急,礁石密布,航道狭窄曲折,航行困难的地方。
[ shí bā tān ]指 赣江 十八处险滩。即 赣县 的 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 九滩;万安县 的 昆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 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 惶恐滩。
[ tuì tān ]退水后的滩地。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芦荻》:“江 东芦贱而荻贵。退滩之地,先一年所生者,芦也,明年而为荻。”《金史·食货志二》:“佃 黄河 退滩者,次年纳租。”
[ xī tān ]指山间溪流水少石多流急的地方。
[ tān chuán ]1.古时在今 江 浙 一带用于内河中装载货物的敞篷船。宋 吴自牧《梦粱录·河舟》:“又有大滩船,係 湖州 市搬载诸铺米及 跨浦桥 柴炭、下塘 甎瓦灰泥等物及运盐袋船隻。”2.喻女子大足。清 洪昇《长生殿·窥浴》:“柳腰松段十围,莲瓣滩船半隻。”
[ tān tóu ]河、湖、海岸边的沙滩:~阵地。抢占~。
[ tān tú ]指海涂和河滩、湖滩等,通常专指海涂。
[ tān yáng ]主要産于甘、寧地區的一種羊。頭部有花斑,軀幹多爲白色,毛卷曲細長,皮輕軟,是綿羊的一個品種。
[ tān zǐ ]旧称以拉纤过险滩或将船上载的货卸下,待空船过滩后再装船为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