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āo fú ]1.停留在流体表面或悬浮在流体中。2.不踏实。
[ píng piāo ]1.喻人之行踪漂泊无定。唐 罗隐《大梁见乔诩》诗:“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2.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不揆世以投迹,不随众以萍漂者,盖亦鲜矣。”
[ piāo gěng ]随水漂流的桃梗。语出《战国策·齐策三》:“﹝ 苏秦 ﹞谓 孟尝君 曰:‘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漂梗”引申指漂泊者。
[ piāo hǎi ]三年没有回家,去海外我漂海出洋,出海。
[ piāo jū ]即瘭疽。脓疮之类。漂,通“瘭”。
[ piāo kuàng ]漂洗丝绵絮。语本《庄子·逍遥游》:“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宋 黄庭坚《戏答史应之》诗之二:“收得千金不龟药,短裙漂絖暮江寒。”
[ piāo làng ]1.犹漂流。2.漂泊;行止无定。
[ piāo liáng dài cì ]犹冷嘲热讽。
[ piào liang ]1.好看;美观:她长得~。衣服~。节日里,孩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2.出色:事情办得~。打了一个~仗。普通话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