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牛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jīn niú ]1.一些县镇、山川湖岗之名。旧时各地多有金精化为牛的传说,因视为祥瑞,故以之为名。2.古川陕间栈道名。
[ jīn niú zuò ]黄道十二星座之一。见〖黄道十二宫〗。
[ bèn niú ]骂人愚笨如牛。清 孔尚任《桃花扇·劫宝》:“好个笨牛,到这时候还不见机。”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只有几个胡涂透顶的笨牛,真会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
[ dǐng niú ]1.骨牌的一种玩法。两家或几家轮流出牌,点数相同的一头互相衔接,接不上的人从手里选一张牌扣下,以终局不扣牌或所扣点数最小者为胜。也叫接龙。2.比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 gǔ niú ]公牛。
[ bǐ wù zuò niú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 嘗使﹝ 王獻之 ﹞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筆誤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ēn niú yuàn lǐ ]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李德裕 为首,党争激烈。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清 钱谦益《<范勋卿文集>序》:“五十年以来,恩 牛 怨 李 之残局,清流白马之遗恨,读先生之文,可以考见一班。”郁达夫《闻杨杏佛被害感书》诗:“恩 牛 怨 李 成何事,生死无由问 伯仁!”参阅《新唐书·李德裕传》。
[ bǎn zhù fàn niú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 jí niú fèn tún ]谓瘦弱的牛覆压在小猪上,小猪必死。比喻强国虽德衰,兵临弱国,弱国亦亡。语本《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僨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预 注:“僨,仆也。”孔颖达 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雖瘠者,謂 魯 以 晉 爲無德輕之,故以瘦牛自喻。”
[ jí niú léi tún ]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 huǒ niú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燕 军夜大惊。”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 jí mò niú ]战国 时,齐 将 田单 固守 即墨,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苇于尾。夜燃牛尾,牛惊怒,冲溃 燕 军。见《史记·田单列传》。后用为典实。
[ jiǎo niú ]配种的公牛。《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
[ kuí niú ]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
[ cóng niú ]阉过的牛。
[ chōng dòng hàn niú ]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 dì niú ]古代郊祀时所用之牛。《礼记·郊特牲》:“帝牛不吉,以为稷牛。”《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古者帝牛必在涤三月,以致严洁。”
[ bù sǐ niú ]旧时 藏 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新华半月刊》19513:“在高利贷中有一种叫‘不死牛’的,就是世世代代还不清的债,被强迫贷放了这种牛的农奴,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酥油,牛死后酥油照交。”
[ huàn niú ]阉牛。
[ hán niú ]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