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ù shuò ]古代兵器。长矛。在长柄一端安有金属枪头。牟,用同“矛”。《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帝﹞每至将醉,輒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
[ mù zéi ]即蟊贼,吃禾稼的害虫。牟,通“蛑(蟊)”。语本《诗·大雅·大田》“及其蟊贼”毛 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后用以喻剽窃名誉,掠夺民财的坏人。
[ shì jiā mù ní ](约前565—前485)梵语音译词。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代印度释迦族人。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 qīn mù ]亦作“侵侔”。亦作“侵蛑”。侵害掠夺。
[ xuán mù ]《吕氏春秋·审为》:“中山 公子牟 谓 詹子 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高诱 注:“言身虽在江海之上,心存王室,故在天子门闕之下也。”本谓在野之臣眷恋朝廷,后反用其意,以“悬牟”谓朝廷关怀在外或在假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