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cí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公元前11世纪)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创建于北魏以前。晋祠建筑以圣母殿为主体,还有献殿、钟鼓楼、金人台、关帝庙、难老泉、唐槐、周柏等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其中,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的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以及鱼沼飞梁合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là cí ]蜡祭用的祠堂。清 方苞《尹元孚墓志铭》:“完城,濬河,建桥梁,设津渡,修学校,立书院,创蜡祠,表前贤旧蹟,赐高年布帛,寒者衣之,疾者药之。故民皆感兴,政教信从。”
[ cí jì ]祭祀。《战国策·赵策二》:“先王弃羣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朱 及二子 奉 毅 与后弟 軼、辅、敞 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新唐书·王璵传》:“玄宗 在位久,推崇 老子 道,好神仙事,广脩祠祭。”
[ cí jì sī ]清 代礼部所属官署名。主掌祭祀。《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珍 ﹞一面説,一面瞧那黄布口袋,上有封条,就是‘皇恩永赐’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一行小字,道是:‘寧国公 贾演,荣国公 贾法,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 贾蓉 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清 梁章鉅《称谓录·祠祭司》:“《皇朝通考》:‘祠祭清吏司,凡祭祀其列在祀典者,则稽其实。丧祭贵贱有等,皆定其程。凡术数、医卜、音乐及僧道并藉领之……’案今之祠祭司亦称大主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