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è zhī ]1.鸟名。即桑鳸。《尔雅·释鸟》:“桑鳸,窃脂。”郭璞 注:“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朱子语类》卷一二二:“古之帝王,其必为善,如火之必热,水之必寒。其不为不善,如騶虞之不杀,窃脂之不穀。”清 钱谦益《寒食后雨不止书示邻里》诗:“今年寒食真无火,何处烟花别有春?呼妇鳩还勤过我,窃脂雀亦窘如人。”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 崌山 ……有鸟焉,状如鴞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袁珂 校注:“郭璞 云:‘今呼小青雀曲觜肉食者为窃脂,疑非此也。’郝懿行 云:‘与《尔雅》窃脂同名异物。’”
[ qiè zhōng yǎn ěr ]见“竊鍾掩耳”。
[ qiè zī ]亦作“窃貲”。占有别人的资财。
[ piāo qiè ]抄袭窃取(别人的著作):涉嫌~。~行为。
[ qián qiè yáng piāo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 liǔ qiè ]即剪綹。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袋以窃人钱财的窃贼。
[ shǔ dào gǒu qiè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同“鼠窃狗盗”。
[ shǔ qiè ]1.像鼠一样偷窃。汉 王充《论衡·答佞》:“穿凿垣墻,貍步鼠窃,莫知谓谁。”2.指窃贼。清 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黟 无大猾巨盗,而委巷阡陌,穿窬鼠窃,累年不获。”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但鼠窃则已于不知何时惠临,取去妇孺衣被及厨下什物二十余事。”3.指小规模的叛乱或小范围的割据。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上顿表》:“况乃逆徒阻兵,器掩西服,虽蚁众鼠窃,势必褫散。”宋 曾巩《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至於 廖恩 之鼠窃,而能稽诛於时月者,盖由追讨之兵不足。”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五代 诸主,鼠窃之餘,气象施为,又 齐、梁、陈 氏下矣。”
[ shǔ qiè gǒu dào ]也说鼠窃狗偷。像老鼠和狗那样盗窃。指小偷小摸。《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窃: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