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ǎo xiāng ]旧时官府把催征钱粮的串票全数发出叫做“倒箱”。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之二:“向来办灾若干分,即徵银若干分,今则年年办灾,年年倒箱,能徵若干,惟力是视。”
[ cuān xiāng ]亦作“攛厢”。宋 元 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攛箱”。
[ hán xiāng zhèn ]军队行进中的保护性的方形阵势。《宋书·柳元景传》:“ 元保 不能自固,乃率所领作函箱阵,多列旗帜,缘险而还。”《南史·张畅传》:“安北中兵参军 沉庆之 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 歷城 。”
[ huǒ xiāng ]1.一种薰笼,形状像箱子。2.蒸汽机车锅炉的组成部分,位于锅炉的最后部,分内外两层为内外火箱,其间存水,燃料在内火箱中燃烧,产生高热,为产生蒸汽的重要部分。
[ jīn xiāng ]1.金制的箱。用以珍藏宝物。2.犹金相。
[ jìng xiāng ]1.指照相机的暗箱。2.盥洗室内设置的装有长方形镜子的箱状设备。
[ jiān xiāng ]存放书画的箱子。亦指书画。
[ kāi xiāng dǎo lǒng ]形容彻底搜寻、查找。
[ piān xiāng chē ]古兵车名。《晋书·马隆传》:“隆 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於车上,且战且前。”《明史·兵志四》:“景泰 元年,定襄伯 郭登 请倣古制为偏箱车。辕长丈三尺,阔九尺,高七尺五寸,箱用薄板,置銃。出则左右相连,前后相接,钩鐶牵互。”
[ hē cuān xiāng ]亦作“喝攛厢”。宋 元 时官衙前设有投状纸的箱子。官员开庭理案时,衙役站立两旁,高声呐喊:“在衙人员平安,抬书案!”同时从箱中取出状纸,呈交官员。这个仪式称“攛箱”。衙役喊堂威,称“喝攛箱”。攛,谓移动和开启。
[ kuī xiāng kē ]俗称“箱倌”。戏曲班社后台服务人员的一种。专门管理盔头箱,大都兼擅修缮盔头。
[ pí xiāng ]用皮革制成的箱箧。宋 欧阳修《谢胥学士启》:“所期用覆酱瓿,譬十年之练都,投置皮箱,资一笑於相乐。”《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颜俊 早起,便到书房中,唤家童取出一皮箱衣服。”
[ qīng xiāng ]1.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唐 贾躭《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清 方文《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2.指青箱学。唐 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明 无名氏《赠书记·扫茔遘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继箕裘青箱自幸。”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青箱谁寄,遗书何託;宗祀将斩,祠墓无依。”3.指古代行藉田礼时装种子的箱子。《隋书·礼仪志二》:“北齐 藉於帝城东南千亩内……以青箱奉穜稑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宋史·礼志五》:“隋 以青箱奉穜稑,唐 废其礼。青箱旧无其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端设襻,饰以青。”宋 李长民《广汴都赋》:“遂播青箱之嘉种,以成高廪之丰年。”4.指古代行册封礼时装封土的箱匣。《隋书·礼仪志四》:“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社。”5.见“青葙”。
[ qīng xiāng chuán xué ]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 qīng xiāng jiā ]能以史学传家的人家。
[ qīng xiāng xué ]指传家的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