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纳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jù nà ]聚敛纳贿。
[ cóng nà ]依从采纳。
[ fǔ nà ]1.安抚招纳。2.抚慰结纳。
[ āi tè nà huǒ shān ]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北部。主要喷火口海拔3323米,直径500米,常积雪。喷发时岩浆从侧面许多小喷火口喷出。自公元前475年以来,共喷发二百多次,是世界上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至今常有黑烟喷出。建有盘山公路和缆车,供旅游者登山观赏火山胜景。
[ dǎo nà ]犹言反戴。
[ bù wán quán guī nà tuī lǐ ]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学归纳推理,这是必然性推理。
[ bàn nà ]备办交纳。
[ jiě nà ]解送缴纳。
[ juān nà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称纳粟。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清 昭槤《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雍正 二年……帝曰:‘垦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难於銓选,降旨停止。年来捐纳应用之人,将次用完,越数年,必致无捐纳之人,而专用科目矣。应酌添捐纳事欵。除道、府、同知不许捐纳,其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等,酌议準捐。’”章炳麟《訄书·官统下》:“捐纳则废,年资则废,科举则废,将论官者必於大学。”
[ jiǎo nà ]交纳:~税款。
[ kāi nà ]1.广泛采纳。《晋书·张寔传》:“偃聪塞智,开纳羣言。”2.见“开内”。3.接纳,允许往来通好。宋 王安石《与赵卨龙图书》:“议者多言遽欲开纳西人,则示之弱,彼或崛强。以事情料之,殆不如此。”宋 陆游《蜡弹省札》:“应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机会之来,时不可失,各宜勇决,以称朝廷开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朝廷开纳 夏国,本欲宽财息民。”
[ lǐ nà ]办理缴纳。宋 范仲淹《奏为赦后乞除放祖宗朝欠债》:“其勾当人亡殁年深,只追贫弱子孙理纳,并不知祖父如何少欠,似此刻剥伤民,岂陛下爱育生灵之德!”
[ bī nà ]谓强取(民妇)。
[ fū nà ]谓臣下陈奏善策,天子择善采纳。
[ bǎi nà ]见“百衲”。
[ chū nà ]1.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中现金、票据的付出和收进工作:~科。2.担任出纳工作的人。3.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如图书馆有出纳台。
[ chū nà zhī lìn ]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 chéng nà ]犹缴纳。
[ ài nà ]1.亦作“艾蒳”。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2.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 hái nà ]归还;交纳。宋 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以此愚民生心侥倖,每有借贷,例不肯及时还纳。”元 马祖常《建白一十五事》:“所有孳畜田产,厚息借贷,準折还纳,终致破产,不敢有词。”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 道光 二十九年﹞下忙银大漕概未徵收,佃户小大租均未还纳,幸不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