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ú zhuì ]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仇兆鳌 注:“《诗》:‘为下国缀旒。’注:‘缀,结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为诸侯所繫属,如旗之縿为旒所缀也。’《公羊传》:‘君若缀旒然。’刘琨《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按:《公羊传·襄公十六年》作“君若赘旒然”。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本原既得,不独《蓉渡》为糟粕,即《乌丝》《载酒》亦成旒缀。”
[ shōu cán zhuì yì ]收集残缺,缀补漏失。
[ wén zhuì ]文舞的队列。因古舞皆成行缀,故名。
[ shǎn zhuì ]谓光亮物闪闪烁烁,点缀其中。
[ wǔ zhuì ]《礼记·乐记》:“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郑玄 注:“民劳则德薄,酇相去远,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酇相去近,舞人多也。”缀,犹酇,指舞人的站位。后以“舞缀”指舞乐。
[ xí cháng zhuì suǒ ]袭用常言,堆砌琐语。谓行文风格不高。清 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後》:“震川 之文,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言,其道無由。”
[ zhuì bīng ]指用以牵制敌方兵力的军队。
[ zhuì cí ]1.撰写文章。2.赘辞,多余的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