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ng shān cǎi mù ]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採木,竭澤求魚,則地官之教化不行,國本之傷殘益甚,取怨黔首,是黷皇風。”
[ qìng xuán ]形容一无所有。唐 司空图《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及哀当昼哭,室乃罄悬,万里爰归,诸孤未立。”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又有 崔郊 秀才者,寓居於 汉 上,藴积文艺,而物产罄悬。”明 陈汝元《金莲记·惊讹》:“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
[ qìng shé ]1.同“磬折”。罄,通“磬”。曲躬如磬,表示谦恭。2.罄,通“磬”。表示不得志。3.罄,通“磬”。犹屈从。
[ qìng zhú nán shū ]《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 shì rú xiàn qìng ]指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
[ shì rú xuán qìng ]指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同“室如县罄”。
[ xiàn qìng ]亦作“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杨伯峻 注:“罄同磬,他本亦作‘磬’,《鲁语上》即作‘磬’。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空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 少有大志,家酷贫……于时冰雪积日,侃 室如县磬。”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贫乏》:“言贫乏室如县罄。”
[ zhú qìng nán shān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 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 之木不足爲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清 感惺《断头台·受谳》:“到此是 森罗殿 上無私款,鏡臺前明照膽,要把君孽案重重徹裏翻,竹罄 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