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shǔ ]官员办公的处所(用作政府机关名):行政~。
[ hé shēng shǔ ]本为 明 代之教坊司,清 雍正 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
[ jǐng chá shǔ ]旧时维治地方治安的警察办事机关。巴金《人》:“他并没有说出要我到警察署去的话。”亦省称“警署”。宋教仁《宋渔父日记·一九零五年八月》:“余不解其由来,与之辩。彼等不听,只云须押收警署去,并邀余去质问。”萧乾《坐船犯罪记》:“表刚好差一分八点,我走进了警署。”
[ jǐng shǔ ]警察办公的地方亦称为警署,旧时称为巡捕房或警察局。
[ jìn shǔ ]宫中近侍官署。唐 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旧唐书·路岩传》:“数年之间,出入禁署,累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新唐书·毕諴传》:“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 颇 牧 在吾禁署?’”明 高启《谢友人惠兜罗被歌》:“诗人鹤骨欺霜稜,曾直禁署眠青綾。”
[ líng shǔ ]典守天子陵园的官署。《新唐书·礼乐志四》:“二十年詔:建初、启运、兴寧、永康陵,岁四时、八节,所司与陵署具食进……陵司旧曰署,十三载改 献、昭、乾、定、桥 五陵署为臺,令为臺令,陞旧一阶,是后诸署皆称臺。”
[ liù shǔ ]南朝 齐 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所领导的六个官署。《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上躬亲细务,纲目亦密;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詔敕。”胡三省 注:“按 萧子显《齐志》:六署者,尚书左右僕射、左右丞所通署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讞六案也。”参阅《南齐书·百官志》。
[ sān shǔ ]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唐 沉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 shǐ shǔ ]使馆。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新使署在 法郎培侯锐街 十号,许竹篔 星使已驻於此。”清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嚮往之。’聊书於此,以俟他日。光绪 十七年六月在 伦敦 使署,公度 自序。”
[ nèi shǔ ]1.掌内府衣物的官署。2.指翰林院。因院设宫禁之内,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