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n shàn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
[ lǐn shàn ]亦作“廪膳”。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 大德 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廩膳。”
[ qǐn shàn ]亦作“寝饍”。寝食。唐 李商隐《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伏惟慎安寝膳,勉护兴居。”《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周天元 以灾异屡见,舍仗卫,如 天兴宫。百官上表,劝復寝膳。”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伏望皇帝陛下,安和寝饍,惠养疲羸。”
[ shàn bù ]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
[ shàn fáng ]御膳房的省称。掌帝王膳食之所。
[ shàn fú ]饮食和服用。亦泛指衣食所需。《周礼·天官·大府》:“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后汉书·安帝纪论》:“孝安 虽称尊享御,而权归 邓氏,至乃损彻膳服,克念政道。”唐 韩愈《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