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ì wān ]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内弯曲的部分。
[ bì yīng ]架鹰于臂。古时多指外出狩猎或嬉游。
[ bì zhāng ]佩戴在衣袖(一般为左袖)上臂部分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
[ bì zhàng ]像墙壁的障碍物,多用于比喻:消除双方之间的思想~。
[ bì zhǐ ]谓运用自如;指挥灵便,如臂之使指。语出 汉 贾谊《陈政事疏》:“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唐 元稹《授刘悟昭义节度使制》:“遂驻腹心之雄,以供臂指之用。”明 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岁既久,上下相安,军民之间,匪但臂指相似,抑有家人妇子之意。”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如此则内外并举,臂指灵通,宪章草完,奉行有準。”
[ bì zhù ]1.帮助:屡承~,不胜感激。2.助手:收为~。
[ bàn bì rěn hán ]宋 代 宋祁 的故事。
[ jīn chán bì ]妇女带在臂上的金镯。
[ jǔ shǒu fèn bì ]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 lì bì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时,力的作用线与转轴间的垂直距离。
[ liàn bì ]用点燃的香烧灼手臂。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
[ méi bā bì ]同“没2巴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十五贯钱分明是他丈人与女壻的,你却説是典你的身价,眼见的没巴臂的説话了。”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三》:“胡开口的 柳宗元,飜道黔庐赭居之可贺;没巴臂的 陈去非,反説 祝融 回禄 之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