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ì shé ]《隋书·贺若弼传》:“父 敦 以武烈知名,仕 周 为 金州 总管,宇文护 忌而害之。临刑,呼 弼 谓之曰:‘吾必欲平 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 弼 舌出血,诫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谓说话谨慎。
[ chì shé ]火一样的舌头。比喻谗毁者之口。
[ chì shé shāo chéng ]比喻谗言为害严重。汉扬雄《太玄·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清陈本礼《太玄阐秘》卷一:“赤舌烧城,犹众口烁金之意。小人架辞诬害君子,其舌赤若火,势欲烧城。”
[ dīng zuǐ tiě shé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 biàn kǒu lì shé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bān chún nòng shé ]1.挑拨是非。2.卖弄口才。
[ huáng kǒu lì shé ]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明 袁宏道《与兰泽云泽叔书》:“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 lán bān shé ]形容能说会道的口才。
[ bèn kǒu zhuō shé ]嘴笨;没有口才。也说笨嘴拙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 bèn zuǐ zhuō shé ]笨口拙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