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 yīn ]1.芘,通“庇”。遮蔽。2.芘,通“庇”。庇护;包庇。
[ sāng yīn bù xǐ ]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 sāng yīn wèi yí ]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 liáng yīn ]1.亦作“凉荫”。荫凉的居处。2.指成荫的树。
[ mén yīn ]亦作“门廕”。谓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 shù yīn ]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也作树阴。
[ lín yīn dào ]两旁有茂密树木的道路(一般比较宽)。也作林阴道。
[ nán yīn ]亦作“难荫”。清 制,凡文武官员因公殉职,则录用其子,谓之“难廕”。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雪樵总戎》:“﹝ 陈广寧 ﹞少读书,能诗,乾隆 五十二年,得其从父 圣传 难荫,世袭云骑尉。”清 昭槤《啸亭杂录·绿营定世爵》:“国初定制,凡旗员阵亡者,廕以世爵;汉 员犹沿 明 制,惟廕以难廕,官及其身而已。”
[ nán yīn shēng ]清 制,因公殉职的文武官员,不论爵秩,例得有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谓之“难廕生”。《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难廕生録用,康熙 三年定,三品以上廕知州,四品以下廕知县。十八年定,布、按、都三司首领,及州县佐贰六品七品官之子,准廕县丞;八品九品官之子,准廕县主簿,未入流之子,准廕州吏目。”参见“难廕”。
[ míng yīn ]封建时代因先世功名而使子孙受庇荫得官爵。
[ shì yīn ]亦作“世廕”。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称世荫。
[ shì yīn ]观察日影。意谓光阴易逝。《左传·昭公元年》:“赵孟 视荫,曰:‘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孔颖达 疏:“荫,日景也。赵孟 意衰,以日景自喻。”宋 叶适《申省乞致任状》:“倦惫屡月,瘦悴羸残,视荫将息,固无久存之理。”
[ lù sǐ bù zé yīn ]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mào yīn ]冒名而得庇荫。谓冒称父祖有功而得入学或任官之权。
[ wǔ yīn ]1.见“武廕”。2.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有军功而受封赏。
[ shēng yīn ]古代因祖先官职、功劳而得到朝廷叙用升官,叫“陞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