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àn tiáo ]1.即蒜苗。蒜的花茎。晋 王羲之《吴兴鲊帖》:“今付北方脯二夹,吴兴 鮓二器,蒜条四千二百。”《新唐书·五行志一》:“景龙 三年,内出蒜条,上重坐蒜。蒜,恶草也;重生者,其类众也。”2.指细长而形似蒜苗者。北周 庾信《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
[ suàn tiáo jīn ]指长而形似蒜苗的金条。
[ suàn tóu ]蒜的鳞茎,略呈球形,是由一个或许多蒜瓣儿构成的。
[ suàn yā ]古时的蒜形坠子。用以押帘。 清 陈维崧 《一萼红·寒食纪事》词:“蒜押双摇,药栏九转,瞥见 师师 。”
[ suàn zǐ ]蒜头。《南齐书·五行志》:“永明 九年九月乙丑,雹落大如蒜子,须臾乃止。”
[ xiǎo suàn ]我国原生的一种蒜。根茎均较大蒜为小,故名。味辛辣。古人作为调味品。上古已人工栽培。
[ yín suàn ]1.银质蒜条形帘钩,用以钩帘。北周 庾信《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倪璠 注:“银钩若蒜条,象其形也。”宋 欧阳修《帘》诗:“银蒜钩帘宛地垂,桂丛乌起上朝暉。”2.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宋 蒋捷《白苧》词:“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银蒜双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櫳。”张友鹤 校注:“银蒜,也叫帘押,是镇压帘子下端,免得被风吹动的一种器具。用银子製成,形如蒜头,所以叫做银蒜。”
[ yá suàn ]象牙或兽骨制的帘钩,形似蒜条,故名。
[ xuè suàn gēng ]用禽畜的血加大蒜煮成的羹,食之可使身体发热。
[ zá jiāng mó suàn ]方言。比喻说东道西,拖延时间。梁斌《红旗谱》十二:“你嘴里砸姜磨蒜,给不给鸟儿,你讲明白!”《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即便知道,也早没这份耐心烦儿跟她砸姜磨蒜地费唾沫。”
[ zhuāng cōng mài suàn ]装糊涂;装腔作势。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五七回:“﹝ 巴三虎 ﹞指着 刘喜道 说:‘姓 刘 的,你不要装葱卖蒜,你打死了人还赖谁?走!上碉堡见太君去!’”参见“裝蒜”。
[ zhuāng suàn ]装糊涂;装腔作势:你比谁都明白,别~啦!
[ zhū suàn ]顶端有蒜头状物的红漆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