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à chóng ]即白蜡虫。成群栖息在白蜡树或女贞树上。雄虫能分泌白蜡,包围体躯。早在十三世纪,我国已知饲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蜡。
[ là cí ]蜡祭用的祠堂。清 方苞《尹元孚墓志铭》:“完城,濬河,建桥梁,设津渡,修学校,立书院,创蜡祠,表前贤旧蹟,赐高年布帛,寒者衣之,疾者药之。故民皆感兴,政教信从。”
[ là fèng ]蜡泪制的凤凰。指 南朝 齐 王僧绰 采蜡烛珠为凤凰事。一说为 王僧虔。后用为少年嬉游之典。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四:“始忆庚寅降 屈原,旋看蜡凤戏 僧虔。”宋 辛弃疾《南乡子》词:“日日 老莱 衣,更解风流蜡凤嬉。”参阅《南齐书·王僧虔传》。参见“蜡烛珠”。
[ là jī ]1.以蜡涂木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 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宋 辛弃疾《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词:“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拟经制礼吾何敢,蜡屐持筹事未分。”2.涂蜡的木屐。唐 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宋 苏舜钦《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清 钮琇《觚賸·石言》:“蓬门昼掩,蜡屐生尘,有客过访,寂若无人。”郁达夫《辞蓝亭留谢》诗:“杨柳旗亭劳蜡屐,青山红豆羡闲身。”
[ là jì ]祭名。年终合祭百神。语出《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种,以报嗇也。”《新唐书·礼乐志二》:“蜡祭:神农氏、伊耆氏,少牢。”清 唐孙华《责猫》诗:“蜡祭有迎猫,田鼠祈噬啮。”
[ là jiān ]亦作“蜡牋”。涂蜡的纸,旧时专供书法家写字之用。
[ là jié ]古代蜡祭会饮的节日。《汉书·严延年传》“延年 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唐 颜师古 注:“建丑之月为腊祭,因会饮,若今之蜡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