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àn mài ]叫卖;出卖。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乃去舍市傍,其僖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 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后汉书·庞参传》:“今復募发百姓,调取穀帛,衒卖什物,以应吏求。”唐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至於缮写、模勒,衒卖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清 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微之 序其集亦曰:‘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於缮写摹勒衒卖於市。’”
[ xuàn wài ]夸耀外表。明 刘基《卖柑者言》:“若所市於人者,将以实籩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明 刘基《书善最堂卷后》:“盘之铭、几杖之书,朝夕警省淬厉以成其德,非衒外以为观也。”
[ xuàn yào ]亦作“衒燿”。亦作“衒曜”。卖弄夸耀。
[ xuàn yù ]夸耀美玉。后用以比喻自夸美好。《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宓 同郡 王商 为治中从事,与 宓 书曰:‘贫贱困苦,亦何时可以终身!卞和 衒玉以燿世,宜一来,与州尊相见。’”宋 曾巩《乞登对状》:“臣藐在外服十有二年,无衒玉之一言,无左右之素誉,地穷势絶,不敢期於自通。”一本作“衒鬻”。《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孙 氏子因姊而得妇,搂处子不用踰墙;刘 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衒玉。”
[ xuàn yù gǔ shí ]叫卖璧玉,实际上卖的却是石头。比喻言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