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í bǔ ]辑录增补。蔡元培《<俞理初先生年谱>跋》:“於是参考之材料稍稍具矣,乃写年谱初稿,然尚以为未备,欲再有所辑补,经年未脱稿。”
[ jué cháng bǔ duǎn ]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爲善國。”赵岐 注:“滕 雖小,其境界長短相補,可得大五十里子男之國也。”亦作“絶長繼短”、“絶長續短”。《墨子·非命上》:“古者 湯 封於 亳,絶長繼短,方地百里。”《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國 雖小,絶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后常用为移多补少、以有馀补不足之义。
[ jiù piān bǔ bì ]纠正偏向,补救弊端。
[ chāi dōng bǔ xī ]拆掉东边去补西边。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gǔ suì bǔ ]多年生蕨类植物。羽状复叶,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根茎细长,肉质,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根茎入药,治骨折、创伤等。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预知子、不留行、骨碎补、益母、狼毒,以性名者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骨碎补》﹝释名﹞引 陈藏器 曰:“骨碎补本名猴薑。开元 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
[ dì bǔ ]顺次补充:委员出缺,由候补委员~。
[ gù quǎn bǔ láo ]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
[ jùn bǔ ]我国古代医学谓用重剂大补以救亏虚。
[ hái jīng bǔ nǎo ]道家保持元气的养生延年之术。三国 魏 曹植《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房中之法十餘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於还精补脑之一事耳。”《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寿光 年可百五六十岁,行 容成公 御妇人法”唐 李贤 注:“御妇人之术,谓握固不写,还精补脑也。”清 王鸣盛《湖海诗传·矫志》:“僊人授药,还精补脑。”
[ hùn bǔ ]宋 代天下士人,不限有无学籍,皆得赴试本经,一场中者入上庠,称为“混补”。参阅 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
[ jì gōng bǔ guò ]计:考定;失: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 jū luán bǔ nà ]拉扯牵引,缝补缀合。比喻文章用事过多,反成弊害。
[ liàn shí bǔ tiān ]中国古代神话。参见〔女娲〕
[ mí bǔ ]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缺陷。不可~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