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ì liè ]1.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后汉书·和帝纪》:“秋七月乙巳,易阳 地裂。”《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绍兴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弘治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大风,西山水发,山崩地裂,西湖 溢。”2.土地的裂缝。唐 杜甫《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 hōng tiān liè dì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 jī bó wǎn liè ]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
[ bēng liè ](物体)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炸药轰隆一声,山石~。
[ chāi liè ]1.分裂;破裂。2.拆开。
[ chēng tíng liè yuè ]形容声气惊人。
[ hún fēi dǎn liè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 jūn liè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也作龟裂。
[ kuì liè ]1.溃烂;破裂。宋 叶适《法度总论二》:“及 隋 之末年,丧乱蠭起,痈疽溃裂。”艾芜《左手行礼的兵士》:“有好些带着轻伤的兵士,常常要在伤口复原之际,到小酒馆去醉一次酒,次日便又把红肿的溃裂的伤疤,送到医生的面前,重新延长了医治的时日。”2.崩溃。《明史·曹学程传》:“石星 很很自用,赵志皋 碌碌依违,东事之溃裂,元辅、枢臣俱不得辞其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其实他全靠点补药在那里撑持住,一旦溃裂起来,要措手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