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shāng ]祭享时所用的美酒。觞,酒杯。借指酒。
[ liú shāng qǔ shuǐ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宋 苏轼《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流杯曲水”。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流觴”。宋 欧阳修《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巨石镇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
[ qīng shāng ]1.把酒从酒器中倒出来。2.尽觴。谓畅饮。
[ shòu shāng ]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晋 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唐 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蒙正 至 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 lín shāng ]犹言面对着酒。觞,酒杯。
[ qióng shāng ]玉杯,酒杯。唐 韦元旦《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觴寿北辰。”唐 李贺《嘲少年》诗:“美人狭坐飞琼觴,贫人唤云天上郎。”前蜀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晨趋鸣铁骑,夜舞挹琼觴。”清 陈梦雷《今日良宴会》诗:“翩翩贵游子,列坐飞琼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