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è jì ]关于某些活动的侧面的记述(多用于报道文章的标题):《全市中学生运动会~》。
[ gàn xiào liù jì ]散文集。杨绛作。1981年出版。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 huǒ jì ]《火记》为古之丹书,专述火候功用,后因用以指炼丹的火候。
[ jǐn jì ]1.谓慎重地叙而记之。宋 韩元吉《大理寺奖谕敕书记》:“钦诵训奬,有荣耀焉,敢不昭示万世而列诸石,谨记。”清 冯景《庚辰殿试纪事》:“臣故谨记之,以志盛事云。”2.牢记。《世无匹》第十四回:“于浚郊 泣拜道:‘母亲嘱託之言,孩儿谨记!’”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有一位督学告诉父亲,说我的作文中,‘父亲在 安国 为商’,‘为商’应该写作‘经商’,父亲叫我谨记在心。”
[ cí ēn tí jì ]唐 代从 武则天 神龙 年间开始,新进士在 曲江 宴后,即集于 慈恩寺 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后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宋 林逋《喜侄宥及第》诗:“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
[ jiān jì ]1.古代文体名。给长官的书启。2.牋記:古代文体之一。给长官的书启。
[ jīn yìn jì ]传奇剧本。明初苏复之作。战国时苏秦求官失败,饱受家中人轻视、讥笑;拜相后,家中人百般奉承。剧本暴露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 bìng méi guǎn jì ]散文篇名。清代龚自珍作。文中批判“文人画士”出于病态的审美观念,将健康生长的梅摧残为病梅,立愿终身为治疗病梅、使其自由生长尽力。全篇以梅喻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
[ biǎo jì ]1.记号;标志。2.作为纪念品或信物而赠送给他人的东西。
[ kǎo gōng jì ]书名。先秦古籍中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了六门工艺的近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以及都城形制、宫室制度、城市道路体系、城市堤防规定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