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zhào ]1.英明的诏示。2.公开宣示。
[ hái zhào ]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
[ kuān zhào ]《后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詔,奉四时之令,皆 霸 所建也。”后因以“宽詔”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
[ liù zhào ]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唐 元稹《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宋 陆游《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俚歌相答带 三巴。”清 陆元辅《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三江 日月孤臣老,六詔 风烟万里归。”吕志尹《过黔楚界喜晴》诗:“六詔 乡关常恨别,三湘 春水无情流。”参阅《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南蛮传上》。
[ lún tái zhào ]汉武帝 一生,致力开拓 西域,国力大损。至晚年深悔之,遂弃 轮台 之地,并下诏罪己,谓之“轮臺詔”。事见《汉书·西域传赞》。宋 杨万里《读罪己诏》诗:“莫读《轮臺詔》,令人泪点垂。”
[ mò zhào ]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宋书·谢庄传》:“于时 世祖 出行,夜还,敕开门,庄 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詔乃开。”唐 元稹《上阳白发人》诗:“满怀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楼半酣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议所立。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 píng jǐ zhī zhào ]指皇帝临终遗诏。
[ nán zhào ]也叫蒙舍诏。唐代中国云南西部六诏(六个称王的部落)之一。因在其他五诏之南,故名。后来兼并五诏,迁都大和城(今大理),一度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地方政权。10世纪初灭亡。南诏主体族与今彝、白族有直接关系。
[ nán zhào huà juàn ]唐 南诏 名画。亦名《南诏国史图》、《中兴国史画》。唐 光化 二年(南诏 中兴 二年,公元899年)南诏 画师绘,取材于 南诏 地方政权建立的故事。画笔生动精美,宗 唐 人笔法,为 中国 古代绘画珍品。原藏故宫,今在 日本。
[ qī fú liù zhào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 nèi zhào ]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