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è bù ]记载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
[ kè zhǎng ]旧时机关、厂矿中某一部门的负责人。巴金《<神·鬼·人>·人》:“五个人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是总厅派来的什么课长,面貌平常。”
[ kè chéng ]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有时也专指教学科目。
[ kè chéng biǎo ]标明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的表格。
[ kè dì ]1.考核、评论等次。2.谓考核政绩并加叙次。
[ kè diàn ]旧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课,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汉书·儿宽传》:“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课下下曰殿。”《金史·循吏传·赵重福》:“岁饥,民煮卤为盐卖以给食,盐官往往杖杀之。重福 曰:‘寧使课殿,不忍杀人。’”参见“课最”。
[ kè dīng ]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宋 朱继芳《送僧苹洲游醉李》诗:“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2.按丁口纳税。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圣祖皇 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 商鞅 以来,计人之法,汉武 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
[ kè dū ]1.督责;督促。《后汉书·樊宏传》:“準 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朞年间,穀粟丰贱数十倍。”明 郑仲夔《耳新·经国》:“筑塘时,与匠作同甘苦,课督有法。”2.特指督促交纳赋税。宋 沉括《同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事文思副使兼御史大夫赵君墓志铭》:“州县课督惨刻,民有自相儥卖或为盗山泽间。”
[ kè dú ]1.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2.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 kè dǔ ]课督。篤,通“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思鲁 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篤,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王利器 集解:“篤读为督。《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司马督’,《古今人表》作‘司马篤’,是二字古通之证。”
[ kè é ]赋税的数额。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谠论》:“一年之内,国家预得 江、淮、荆湖 三路卖盐课额。”明 王冕《伤亭户》诗:“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清史稿·食货志四》:“请自 乾隆 五十七年始,凡 山西、陕西、河南 课额,在於三省引地百七十二属地丁顶下摊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