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liú diào fǎ ]谓调情的手法。
[ dàng diào ]档子班艺人所唱的曲调。清 张焘《津门杂记·小班》:“档子班……蓄雏姬数人,玉貌綺年,颇能度曲,所唱名曰档调。”参见“档子班”。
[ bǐ diào ]文笔的格调:他以幽默的~淋漓尽致地勾画出那些反动分子的丑恶嘴脸。
[ bān diào ]1.怂恿;挑拨。2.戏弄,调唆。
[ hù diào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 东汉 末年及 魏 晋 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 袁绍 举兵南侵,遣使招诱 豫州 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 阳安郡 不动,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 泰始 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 jiè diào ]1.一个单位临时借用另一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不改变其隶属关系。2.一个单位临时借用调拨另一单位的物资。
[ kē diào ]犹科配。《新唐书·张玄素传》:“今 东都 未有幸期,前事土木,戚王出藩,又当营构,科调繁仍,失疲人望。”宋 度正《中江县重修学宫记》:“始至,适科调繁兴。”《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西事以来,陕西 困於科调,比於 景祐 以前,民力已减耗三分之二。”
[ kǔ diào ]1.犹苦言,忠言。2.忧伤悲凉的声调。
[ lǎo diào chóng tán ]旧调重弹。
[ cì chuáng tiáo gēng ]唐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天宝 中,皇祖下詔,徵就 金马,降輦步迎,如见 綺 皓。以七宝牀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后世即以“赐牀调羹”谓 唐 诗人 李白 见知于 玄宗。
[ cè shāng diào ]古琴调之一,失佚已久。
[ cí diào ]原指填词时依据的乐谱,乐谱失传后,也指每种词调作品的句法和平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