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ì dì ]1.赏赐宅第;赏赐的宅第。《晋书·贺循传》:“循 羸疾不堪拜謁,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牀帐衣褥等物。”清 吴伟业《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之七:“城中赐第书千卷,祠下丰碑柳十围。”2.谓赐及第。宋 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唱名》:“《宋朝会要》曰:‘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辽史·圣宗纪》:“以 瀋州 节度副使 张杰 为节度使,其皇城进士 张人纪、赵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试以诗赋,皆赐第。”元 黄溍《上京道中杂诗·枪竿岭》:“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
[ cì é ]赐予匾额或题额。唐 王建《题应圣观》诗:“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玠(吴玠)謚 武安,而 梁 益 间有庙,赐额曰‘忠烈’,故西人至今但谓之 吴忠烈 云。”《清史稿·沉德潜传》:“又以 德潜 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賚 藏 佛、冠服。”
[ cì fēi ]1.赐给绯色的官服。2.指唐玄宗把骰子的四点饰以朱色之事。
[ cì fū yuè ]亦作“赐斧鉞”。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 cì gào ]1.汉 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史记·汲郑列传》:“黯 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復其告,使得带印紱,将官属,归家治疾也。”2.给假;准予告假。唐 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宋史·真宗纪二》:“詔从官先塋在 洛 者赐告祭拜。”3.宋 代皇子纳妻的一种仪式。见《宋史·礼志十八》。
[ cì gào ]朝廷封赠爵位、任命官吏的诏令。
[ cì guān ]1.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2.后世指授以官职。
[ cì hái gǔ ]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
[ cì huán ]亦作“赐圜”。旧时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谓“赐环”。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唐 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之二:“湘浦 未赐环,荆门 犹主诺。”明 陈汝元《金莲记·闻繫》:“自解一官,又经数载。軾 儿謫任 武林,未获赐环消息;辙 儿召居諫院,犹然落魄规模。”清 陈康祺《壬癸藏札记》卷一:“他书多称 稚存 赐圜,由 文正 力,盖非事实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呜呼 长素,何乐而为是耶?热中於復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齟齬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羣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
[ cì huǎn ]恩准缓缴租赋。清 龚自珍《地丁正名》:“我 仁皇帝 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他赋,有赐蠲、赐缓、赐賑而无赐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