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án zhào ]秦 丞相 赵高 与其婿 阎乐 的并称。两人合谋杀 秦二世。
[ yàn nán zhào běi ]泛指 黄河 以北地区。唐 杨炯《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以某年月日,归葬於某原。碣石、恒山,燕 南 赵 北,礼仪光被,宗族相临。”宋 苏轼《定州到任谢执政启》:“燕 南 赵 北,昔称谋帅之难;尺短寸长,今以乏人而授。”宋 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太行 之下吹虏尘,燕 南 赵 北空无人。”
[ zhào bì ]1.韩信 击 赵 ,佯弃鼓旗,诱 赵 军空壁逐利,即驰入 赵 军壁垒,遂大破 赵 军。事载《史记·淮阴侯列传》。《宋书·胡藩刘康祖等传论》:“盖乃 赵 壁拔帜之机, 官渡 熸师之日。” 清 王省山 《奉檄调赴军营途中杂书》诗:“ 韩信 赵 壁摧, 曹操 袁 军盪。”2.借指敌军的营垒。 清 赵文哲 《充斋枉顾复出一章》诗:“飞将军号 君孰锡 ,一帜翩然驰 赵 壁。”
[ zhào cè ]指 豫让 藏身厕所谋刺 赵襄子 一事。《文选·江淹<别赋>》:“乃有劒客慙恩,少年报士,韩 国 赵 厠,吴 宫 燕 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李善 注:“《史记》:豫让 者,晋 人也,事 智伯,智伯 甚尊宠之。赵襄子 灭 智伯,让 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厠,欲刺 襄子,故言 赵 厠。”
[ zhào cóng ]指 毛遂 以利害说服 楚王 与 赵 合纵抗 秦。从,通“纵”。
[ zhào dà láng ]1.指 宋太祖 赵匡胤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汉 唐 吕 武 纷多事,谁及英雄 赵大郎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人都称 匡胤 为 赵公子 ,又称为 赵大郎 。”2.泛指 宋 代 赵 家君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阳世 赵大郎 家和 金 达子争占江山,损折众生,十停去了一停。”
[ zhào dǒng ]元 时书画家 赵孟頫 和 明 时书法家 董其昌 的并称。
[ zhào dùn rì ]《左传·文公七年》:“酆舒 问於 贾季 曰:‘赵衰、赵盾 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赵盾日”为夏天烈日之代称。宋 苏轼《次韵朱光庭喜雨》:“久苦 赵盾 日,欣逢 傅説 霖。”亦省称“赵盾”。宋 张耒《仲夏》诗:“云间 赵盾 益可畏,渊底 武侯 方熟眠。”
[ zhào fǎ ]元 赵孟頫 以书法著名,世称其笔法为“赵法”。
[ zhào fū zǐ ]对善于说趣话、喜欢胡编乱造者的谑称。
[ zhào fú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后因以“赵服”指骑服。
[ zhào gǎo sòng dēng tái ]见“赵老送灯臺”。
[ zhào gǎo sòng zēng āi ]见“赵老送灯臺”。
[ zhào gōng míng ]1.神名。原为道教中冥神、瘟神之类。晋 干宝《搜神记》卷五:“散骑侍郎 王祐,疾困,与母辞诀。既而闻有通宾者,曰:‘……吾等十餘人,为 赵公明 府参佐。至此仓卒,见卿有高门大屋,故来投。与卿相得,大不可言。’祐 知其鬼神,曰:‘不幸疾篤,死在旦夕。遭卿,以性命相託。’”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协昌期二》:“天帝告土下冢中王气,五方诸神 赵公明 等,某国公侯,甲乙年如千岁,生值清真之气,死归神宫,翳身冥乡,潜寧冲虚,辟斥诸禁忌,不得妄害为气。”元 杨暹《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三出:“铁幞头耀日光,水磨鞭映雪霜……恰便以 赵公明 往下方。”《封神演义》第四七回:“赵公明 乘虎提鞭,出营来大呼曰:‘着 姜尚 快来见我!’”2.后世又附会传说,以讹传讹,奉为财神。张恨水《八十一梦·三十六梦》:“下面索性写着‘五路财神 赵公明 率部恭制。’”参见“赵玄坛”。
[ zhào gōng yuán shuài ]1.民间传说中的财神,姓赵名公旺2.指 赵玄坛 ,民间奉为财神。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 赵公元帅 礼拜最勤。”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二五章:“屋里贴的 赵公元帅 的像,要比灶王爷的像大十几倍。”参见“ 赵玄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