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ì rǔ ]1.羞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宋 王安石《涓涓乳下子》诗:“古人思慰亲,愧辱寧在己。”《清史稿·爱新觉罗允禩传》:“皇考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2.指遭受羞辱。《史记·龟策列传》:“还徧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
[ huì rǔ ]污辱;侮辱。晋 葛洪《抱朴子·弭讼》:“讼鬩秽辱,烦塞官曹。”《南史·蔡廓传》:“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羣臣,自 江夏王 义恭 以下咸加秽辱。”《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乙未,将发,柳世隆 遣人於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 焦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 攸之,且秽辱之。”
[ jiǒng rǔ ]困迫凌辱。《史记·留侯世家》:“雍齿 与我有故,数尝窘辱我。”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明史·任民育传》:“﹝ 志畏 ﹞年少好气,数遭 杰 将士窘辱,求解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江苏江宁县乡民殴伤调查员》:“常熟县 西乡 翁家庄镇 董事 朱惠周,练塘镇 董事 金某,均被人窘辱。”
[ kuà xià rǔ ]《汉书·韩信传》:“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胯”。元 耶律楚材《和刘子中韵》:“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元 耶律楚材《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 nài rǔ jū shì ]唐 司空图 的自号。
[ ōu rǔ ]殴打,并加以各种肉体或精神污辱。
[ líng rǔ ]欺凌侮辱。晋 石崇《王明君辞》:“父子见陵辱,对之慙且惊。”《宋书·五行志二》:“是年三月,王敦 有 石头 之变,二宫陵辱,大臣诛死。”清 陈天华《警世钟》:“又 梁钦差 的兄弟,也被 美国 的巡捕陵辱一番,不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