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í bù zé tú ]犹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jīng jí mǎn tú ]荆棘遍地。比喻世道艰难。
[ lǎo mǎ shí tú ]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 chōng tú ]犹通衢;大路。《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安公子 ﹞ 淮 上一来一往走了一遭,也不过领略些衝途市井的风土人情,长得了甚的心胸见识。”
[ bàn tú ér fèi ]中途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废:停止。
[ jì qióng tú zhuō ]指无计可施,无路可走。
[ jiǎ tú miè guó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lù tú ]1.道路:他经常到那里去,熟识~。2.路程:~遥远。
[ qián tú ]原指前面的路程,比喻将来的光景:光明的~。~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