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gōu ]1.兵器名。形似剑而曲。2.金项圈。3.金属钓钩。4.海产的虾米。
[ jiǔ gōu ]古代饮酒时的一种游戏。人分成两队,钩藏在几个人手中,而让别人猜,以比胜负。
[ hé gōu ]使割倒在地上的禾或草聚拢的一种农具。
[ jí gōu ]犹言钩章棘句。形容文章艰涩难懂。
[ lún gōu ]亦作“轮鉤”。钓竿上装有小轮以收卷钓丝的钓具。《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波上惟见一人,唱謳歌而拨棹,手持轮钩,欲以(似)鱼(渔)人。”蒋礼鸿 通释:“现在 浙江 金华 人所用的钓竿,钓丝很长,头上装有好几枚双尖钓钩,可以下到很远的地方,而於近钓竿把手处装置直径三四市寸的小轮,用来收捲钓丝。这种情形,和变文所説‘收轮捲索’相合,应是轮钩的遗制。”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酒失》:“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轮鉤。无端摆断芙蓉朶,不得清波更一游。”
[ líng gōu ]相传 商汤 都 亳 时,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 汤 庭。见《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田俅子》。后以“灵鉤”为符瑞之典。
[ qiān gōu ]1.亦作“牵鉤”。2.犹牵连。
[ sān xū gōu ]三歧钩。多用于从水中捞物。
[ sān cùn yín gōu ]犹三寸金莲。
[ shè gōu ]1.指 管仲 射 齐桓公 事。春秋 时 齐襄公 昏乱,其弟 纠 奔 鲁,以 管仲、召忽 为师;小白 奔 莒,以 鲍叔 为师。襄公 死,纠 与 小白 争归 齐国 为君。管仲 将兵遮 莒 道阻 小白,射中其衣带钩。小白 佯死,得先入为君,是为 桓公。桓公 即位后不记旧仇,任 管仲 为相,终成霸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齐桓公 置射鉤而使 管仲 相。”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射鉤之贼臣,著匡合之弘勋。”唐 杜牧《杜秋娘》诗:“射鉤后呼父,钓翁王者师。”2.喻尝叛己而有宿仇者。《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远夷极塞,皆得面覲彤墀,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3.猜度隐微难知之事。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五:“世有紫姑神……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
[ shàng gōu ]鱼吃了鱼饵被钩住,比喻人被引诱上当。
[ shuāng gōu ]用线条钩出笔画的周边,构成空心笔画的字体,如“”。
[ liáo gōu ]1.亦作“撩钩”。2.泛指水中取物的钩状器具。
[ náo gōu ]顶端有大铁钩的带长柄的工具。
[ liū gōu zi ]亦作“溜沟子”。亦作“溜勾子”。方言。谓钻营,奉承。《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这人专门替人家拉皮条,溜钩子。”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看你这张嘴,好会溜沟子。”康濯《春种秋收·腊梅花》:“我老三溜勾子,给财主家当狗腿。”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九回:“维持会那些人,也都来溜沟子,捧场面。”
[ mù gōu zi ]旧时刑具的一种。《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随后又叫添办三十副手銬脚镣,十副木钩子,四个站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