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ǎo cuò ]颠倒错乱。《列子·周穆王》:“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晋书·刘毅传》:“今之中正……上欺明主,下乱人伦,乃使优劣异地,首尾倒错。”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发言则嗤鄙怪诞,叙事则参差倒错。”
[ jiā shī cuò ]小麦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小麦》。
[ dān chí bù dān cuò ]宁可迟不可错。
[ gǎi cuò ]1.改变措施。错,通“措”。2.改正错误。如:肯改错,就是好同志。
[ jīn cuò ]1.谓在器物上用黄金涂饰或镶嵌文字或花纹。2.见“金错刀”。
[ jīn cuò dāo ]1.古代钱币名。王莽 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东观汉记·邓遵传》:“詔赐 遵 ……金错刀五十。”2.泛指钱财。汉 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宋 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称“金错”。宋 沉辽《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明 王骥德《男王后》第三折:“姑娘!我本游学 韩 童,获侍吹簫 秦 女,辱投金错,惭报琼瑶。”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参见“错刀”。3.刀名。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冯绲》:“武陵 五溪蛮夷作难,詔遣车骑将军 冯緄 南征,緄 表奏应奉,赐金错刀一具。”唐 谷神子《博异志·王昌龄》:“当市草履子时,兼市金错刀子一副,贮在履子内。”4.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李氏 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清 金农《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
[ jǔ zhí cuò wǎng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dà cuò tè cuò ]强调错误到极点。
[ céng xiàn cuò chū ]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