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ū chá yuàn ]官署名。明代设 置。明太祖将前代御史台改称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为长,下设一百一十个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考察 官吏。为全国最高的监察、弹劾机构。
[ chá yuàn ]1.唐监察御史的官署名。2.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4.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
[ dōng lín shū yuàn ]故址在今 江苏省 无锡市。原为 宋 杨时 讲学之所,元 废为僧舍。明 万历 间,顾宪成 等倡议重修,并与 高攀龙 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 清 许献 等《东林书院志》。
[ fú tián yuàn ]宋 代京师所设收养老幼残疾贫民的救济院。宋 赵善璙《自警篇·济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诸路皆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京师有东西福田院以收养老幼废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为四院。”
[ gù gōng bó wù yuàn ]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在 北京 故宫 内,建于一九二五年。以历代艺术馆为主,设立各类专馆及陈列室,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参见“故宫”。
[ hù yuàn ]1.清制,抚台离职,由藩台或臬台暂时代理,称为“护院”。院,指抚院。2.护卫家院的安全。
[ jìn zòu yuàn ]唐 宋 时官署名。唐 代藩镇在京置邸,称上都留后院。大历 十二年改为上都进奏院,为各州镇官员入京时之寓所,并掌章奏、诏令及各种文书的投递、承转。宋 初沿 唐 制,亦设进奏院,置进奏官;后改由朝官监领。南宋 时隶属门下省,以给事中主管,掌承转诏旨和政府各部门命令、文件,摘录章奏事由,投递各项文书。元 代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大驾初驻蹕 临安,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輳,又剏立官府,扁牓一新。好事者取以为对曰:‘鈐辖诸道进奏院,详定一司勑令所。’”《文献通考·职官十四》:“唐 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后。大历 十二年,改为上都知进奏院官。五代 以来,支郡不隶藩镇,补人为者,听其置邸隶藩镇者兼掌焉。宋 缘旧制,皆本州镇补人为进奏官,其军监场务转运司则差知后官,则副知掌之。逐州就京师,各置进奏院。太平兴国 六年,诸州罢知后之名,简知后官,得 李楚 等百五十人,并充进奏官。命供奉官 张文璨 提辖诸道进奏院,监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詔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牘状牒以奏御及分授诸司。中兴以来,隶门下后省给事中点校,讫 乾道 九年,依旧隶后省,合传报事,令后省録以报行。”
[ jīng yuàn ]柏拉图创立的讲授哲学的学校。
[ jīng yuàn zhé xué ]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基督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也叫烦琐哲学。
[ jiāo diàn yuàn ]见“椒兰院”。
[ jiāo lán yuàn ]后妃居住的宫院。
[ dōu zuò yuàn ]1.宋 代制造军械的地方,隶属工部军器所。《宋史·职官志五》:“南渡置御前军器所。建炎 三年,詔军器监併归工部,东西作坊、都作院併入军器所。”2.金 代各州囚犯服役之所。宋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科条》:“拘役之处,逐州有之,曰都作院,所徒之人,或使之磨甲,或使之土工,无所不可。”
[ dōng pō shū yuàn ]宋 著名文学家 苏轼 贬谪 儋州 时游乐和讲学的旧址。始建于 元 延祐 年间。在今 海南省 儋县 中和镇,为 海南岛 的重要古迹之一。
[ chǎn yuàn ]为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以及供产妇度过分娩期和产后期的医疗机构。
[ āi fāng kào yuàn ]谓接近妓院中人。坊,教坊;院,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