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 nán tuó ]梵语的译音。意译欢喜、庆喜。佛经说他是 释迦 十大弟子之一,斛饭王 之子,释迦 之从弟。二十五岁出家,随侍 释迦 二十五年,长于记忆,称多闻第一。章炳麟《大乘佛教缘起考》:“时 阿难陀 与诸苾芻在 竹林园,有一苾芻而説颂曰:‘若人寿百岁,不见水白鹤,不如一日生,得见水白鹤。’”南朝 陈 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法师非是无智,遂为愚者所迷,类似 阿难 更为魔之所绕。”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当时 西天 那 靡登伽 女,是个有神通的娼妇,用一个淫咒,把 阿难 菩萨霎时间摄去,几乎坏了他戒体。”清 赵翼《散花曲》:“推上牙牀谁恶友,欲试 阿难 禪定不?”叶玉森《印度故宫词》诗:“斋饭无人礼世尊,阿难 乞食徧鸡园。”
[ fù shuǐ nán shōu ]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传汉时朱买臣,原来家境贫穷,其妻要求离异。后买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复婚。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让她再收回来,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无可 挽回。
[ jí nán ]1.指灾难发生时。《左传·僖公五年》:“及难,公使寺人 披 伐 蒲。”2.遇祸。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郑端清世子》:“王府一旧人忽遇 端清 于山中云:‘传语诸孙当速去,故里不可居也。’寿平 兄弟以为妄,不听,未几,及难。”
[ jiān bèi nán wàng ]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
[ jiān nán ]困难:行动~。生活~。不畏~险阻。
[ jiān nán jié jué ]形容生活非常困难。竭蹶(jué):原指走路艰难、跌跌撞撞的样子,现多指经济困难。
[ jiān nán kùn kǔ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jiāng shān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 jié ào nán xùn ]指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 kè nán ]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 汉 东方朔 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 朔 上书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 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諭。”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对问以来,东方朔 效而广之,名为《客难》,託古慰志,疏而有辨。”对问,指 宋玉《对楚王问》。《北史·文苑传·樊逊》:“逊 尝服 东方朔 之言,‘陆沉世俗,避世 金马’,遂借 陆沉公子 为主人,拟《客难》,制《客诲》以自广。”宋 张耒《次韵秦观》:“十年 少游 兄,闭口受客难。”
[ jìng nán ]谓因忘恩负义而遭受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