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ē bí ]亦作“鞾鼻”。靴帮足尖处的凸出部分。旧时以“嗅靴鼻”、“吮靴鼻”形容巴结、奉承。
[ xuē chéng ]古代城墙的一种附属建筑。
[ xuē dāo ]亦作“鞾刀”。一种置于靴中的短刀。
[ xuē dāo shì sǐ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 xuē fú ]亦作“鞾服”。靴子与衣服。泛指衣着服式。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长安 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视首饰鞾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乎?”
[ xuē hòu gēn ]长子的戏称。靴的后跟叫“掌子”,因谐称长子。
[ xuē hù ]亦作“鞾笏”。靴与笏。古代官员在朝觐或其他正式场合用。
[ xuē pà ]亦作“鞾帕”。《后汉书·舆服志下》:“秦 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絳袙,以表贵贱。”《旧唐书·李光弼传》:“苟事之不捷,继之以死。及是击贼,常纳短刀於靴中,有决死之志。”后因以“靴帕”借指武将戎服。
[ xuē páo ]亦作“鞾袍”。宋 时天子祭祀礼服的一种。
[ xuē shān ]唐 开元 天宝 年间从驾宫人或士人之妇乘马时的胡装服式。《旧唐书·舆服志》:“开元 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靚粧露面,无復障蔽……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 xuē shàn ]古代的一种折扇。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一:“二十年来,京师士大夫不復用金扇……独尚 曹氏 靴扇、溧阳 歌扇。”
[ xuē tǒng ]靴子上的筒形部分。《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璉 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 谢觉哉 《不惑集·抓》:“抓如不透,等于隔着靴筒抓痒,尽管用力,痒处仍没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