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ēng xié jú ]附子的别称。以其花似僧鞋,故名。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一日》:“周围卉树茂密,梅已开过,桃方作花,而木樨、僧鞋菊、秋海棠亦呈艳,可谓聚春秋之花于同时矣。”
[ shuì xié ]旧时妇女睡眠时穿的软帮软底的鞋子。
[ liáng xié ]夏天穿的鞋帮上有空隙,可以通风透气的鞋。
[ lǔ fēng xié ]唐宣宗叫人仿照孔子履制作的鞋。
[ ní xié zhǎi wà ]古代衙门中差役的装束。
[ pǎo xié ]参加赛跑时穿的鞋,用皮革等材料制成。鞋底窄而薄,前掌装有钉子。是钉鞋的一种。
[ qīng xié ]1.亦作“青鞵”。指草鞋。唐 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仇兆鳌 注:“沉氏曰:黄帽,籜冠。青鞋,芒鞋。”宋 辛弃疾《点绛唇》词:“青鞋自喜,不踏 长安市。”清 郑燮《赠图牧山》诗:“青鞵踏晓露,小阁延朝暾。”2.借指笔套。宋 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明窗脱帽见蒙茸,醉着青鞋在眼中。”
[ qīng xié bù wà ]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
[ shuāng liáng xié ]前部中间有两条脊的布鞋。
[ mián xié ]鞋帮和鞋底中间填有棉花等保温材料用以御寒的鞋。
[ nà xié ]亦称“纳鞋底”。用线缝制鞋底。纳,通“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