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èn yùn ]1.亦作“趁韵”。亦作“趂韵”。谓作诗硬凑韵脚,而不顾内容是否得当。2.亦作“趂韵”。见“趁韵”。
[ biāo yùn ]风韵,韵致。宋 陶穀《清异录·文用》:“建中 元年,日本 使真人 兴能 来朝,善书札,有译者乞得章草两幅……笔法有 晋 人标韵。”明 梁辰鱼《驻云飞·风情》曲:“似海棠标韵,试折傍菱花,比并方才信,一半胭脂一半粉。”清 杨承宪《木兰花慢》词:“只 白石 风流,玉田 标韵,此外谁如?”
[ fēn yùn ]数人相约赋诗,选择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韵作诗,谓之分韵。
[ hé yùn ]1.同一韵律。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3.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 guǐ yùn ]不同声韵,音色不同。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丝竹金石,五声诡韵,而快耳不异。”
[ jiān yùn ]近体诗用韵的一种方法。指同一首诗中,兼用通用韵部的字押韵。
[ jīn yùn ]南朝 齐 梁 以来的韵书,分四声的都称为今韵。
[ jié duǎn yùn cháng ]宋 词以长调为慢词,短调为小令。小令字数少,但要求韵味深长。
[ fēng yùn ]1.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犹存。也作丰韵。2.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古诗~。~天然。
[ dǎo yā yùn ]作旧体诗词时为了押韵的需要而将组成复音词的两个字颠倒使用,称为倒押韵。如 唐 韩愈《答张彻诗》“碧流滴瓏玲”、《孟生诗》“应对多差参”,即因押韵而倒用“玲瓏”为“瓏玲”、“参差”为“差参”。
[ dān yùn mǔ ]由一个元音构 成的韵母。如普通话“达(dá)”和“模(mó)”里的韵母a、o。
[ huàn yùn ]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