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ì shì gé ]修辞格的一种。说话时遇到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其它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
[ kuā shì ]夸张地描绘:文笔朴实,没有半点~。
[ jù jiàn shì fēi ]拒绝劝告,掩饰错误。《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谏:规劝。饰:遮掩。
[ lì shì ]亦作“厉飭”。戎装,军服。一说,佩猛厉之饰物。
[ mǎ shì ]指马身上的装饰物。唐 韩愈 孟郊 等《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初说 韩侯 初受命入见天子,天子赐了他些旗帜和马饰。”《文物》1981年第10期:“试对 唐 代的马具与马饰作一些考察,并约略追溯其渊源。”
[ nán shì ]男子打扮。明 张鼎思《琅琊代醉编·男饰》:“金陵 女子 黄善聪 者,年二十失母,父贩为业,乃令为男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