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án sūn ]1.三国吴孙权的绰号。2.宋孙莘老的诨号。
[ rán xū ]1.见“髯鬚”。2.亦作“髯须”。亦作“髥鬚”。胡子。3.指主簿之职。
[ rán yān ]时人对 宋 杨存中 的嘲讽之称。
[ lóng rán pān qì ]谓痛悼帝王之死。
[ qiú rán kè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 末人,姓 张 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 李靖、红拂,与 红拂 认为兄妹,因 李靖 得见 李世民(唐太宗),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 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 十年,南蛮 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杀其主自立。”靖 知 虬髯客 成事,归告 红拂,沥酒贺之。见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自惭不逮,甘心逊避。”沈从文《王谢子弟》:“我还把 湘云 和你、我三人,比作风尘三侠!湘云 和七爷都还相称,就只我这 虬髯客 不大好作。”亦省称“虬髯”。清 赵翼《读史》诗之四:“得地可自王,身为 虬髯 先。”陈世宜《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虬髯 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2.借指外国人。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衹增人愁。”
[ sōng rán ]指松叶。因其针状如髯,故称。
[ xū rán ]1.络腮胡子。《汉书·高帝纪上》:“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颜师古 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其人种类甚众,其须髯拳如毛,而緇黄浅深不一。”2.胡须。《三国志·魏志·苏则传》:“则 谓为见问,鬚髯悉张,欲正论以对。”明 方孝孺《黄氏三寿图赞》:“今年至其家,三老人者出迎,鬚髯颁白,冠裳如画。”郭沫若《西湖纪游·雷峰塔下》:“他那斑白的须髯,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
[ xū rán rú jǐ ]髯:两颊上的胡子。戟: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的利刃。胡须又长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旧时形容丈夫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