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ān zhě ]龛山 与 赭山 的并称。在 浙江省 萧山市 东北。古时两山夹江对峙。现均处 钱塘江 南岸。宋 周弼《吴山仁王寺》诗:“甌 闽 散驛缘江岛,龕 赭 收潮入海门。”元 杨维桢《古观潮图》诗:“须臾海壁 龕 赭 门,地卷银龙薄于纸。”
[ kān zǐ ]僧徒的塔状盛尸器。《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长老将自己龕子,粧了 可常,抬出山顶。”《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宋江 自取金帛……合个朱红龕子盛了,直去请 径山 住持 大惠禪师,来与 鲁智深 下火。”《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龕子前面放了一个 宣德 年製的香炉,光彩夺目,从金子里透出硃砂斑来。”
[ fó kān ]供奉佛像的小阁子,多用木头制成。
[ jīn kān ]供奉神佛或与神佛有关的物件的小阁子。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明年春,舍利金龕西归,驾幸 西黄寺 拈香送之。”
[ líng kān ]1.指佛寺。2.存放佛家弟子舍利子或骨灰的小盒。3.古驿站名。
[ shén kān ]供奉神佛的小阁子。龛(kān)。
[ pú kān ]指佛堂、寺庙。宋 周密《齐东野语·放翁锺情前室》:“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龕一炷香。”元 萨都剌《酹江月·游钟山紫微观赠谢道士》词:“归卧蒲龕春睡暖,耳畔犹闻天语。”
[ xīng kān ]谓散布如列星的佛龛或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