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o huì ]逃避会议。《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1期:“在停战谈判中,美 帝国主义蛮横无理,阻挠破坏,拒绝协商,一再逃会。”
[ tǐ huì ]1.体验领会: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群众的思想感情。2.体验领会到的东西:座谈会上大家畅谈个人的~。
[ tóng jiǎ huì ]同龄者的聚会。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文潞公 保 洛 日,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 程珦、朝议大夫 司马旦、司封郎中致仕 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尝为同甲会,各赋诗一首。”按,明 许潮 有《同甲会》杂剧,即写此故事。
[ tóng lè huì ]单位、团体召开的庆祝会。因会上常有文娱节目演出,故称。刘亚楼《渡乌江》:“年底最后一天,部队照例要开同乐会,庆祝一年来所获得的胜利。”林海音《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 tóng nián huì ]科举时代称同榜及第者的聚会。宋 赵昇《朝野类要·馀纪》:“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清 叶名澧《桥西杂记·乡会同年会》:“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此即今同乡同年团拜所昉。”
[ wǎn huì fú ]指夜晚宴会、音乐会、舞会时穿着的礼服。其形式:女性多是低胸露背、无袖、拖至地板的长裙,也可长裤配短上衣。强调华贵、典雅,并配有豪华的饰品。男性穿西装,面料及款式不如晚礼服那么考究。
[ wáng huì ]旧时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语本《逸周书·王会》:“成周 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四夷也。”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宋 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物色看王会,勋劳在 石渠。”明 徐孚远《在交日久传语日变》诗:“虽然 周 室非全盛,王会开时 南海 清。”清 王韬《变法中》:“虽疆域渐广,而登王会、列屏藩者,不过东南洋诸岛国而已。”
[ wáng huì tú ]图册名。唐 代画家 阎立本 所绘的四夷朝会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贞观 三年,元深 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著履。中书侍郞 颜师古 奏言:‘昔 周武王 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 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於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用以泛指朝会。宋 梅尧臣《元日阁门拜表遇雪呈永叔》诗:“王会图中陈璧马,汉 官仪里湿旂常。”清 赵翼《八旬圣寿》诗之六:“仙《韶》乐奏班行肃,王会图成版宇恢。”
[ wěi yuán huì ]1.政党、团体、机关、学校中的集体领导组织:中国共产党中央~。体育运动~。校务~。2.机关、团体、学校等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设立的专门组织:招生~。伙食~。
[ wǔ lǎo huì ]宋 庆历 末 杜衍 王涣 等五人告老退居 南京(今 河南 商丘),为诗酒之会,时称“五老会”。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庆歷 末,杜祁公 告老退居 南京(河南 商丘),与太子宾客致仕 王涣、光禄卿致仕 毕世长、兵部郎中分司 朱贯、尚书郎致仕 冯平 为五老会。吟醉相欢,士大夫高之……五人年皆八十餘,康寧爽健,相得甚欢。”
[ qǐ huì ]1.古代祭礼程序之一。打开礼器的盖子。2.建法会。
[ wú zhē dà huì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 qiān zǎi yī huì ]一千年才有一次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 xià liú shè huì ]旧谓社会中居于低级地位的阶层。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当时 明朝 的遗老……便知道那些有知识阶级的靠不住,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所以,要在下流社会中藏起来,便去结合那些会党。”胡适《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三:“今日市上最风行的每页插图的节本小说多种,专为小孩子和下流社会做的,俗名‘画书’。”
[ qīng nián huì ]1.基督教青年会的简称。邹韬奋《经历》十一:“我和 王先生 同在 上海 青年会寄宿舍里,两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2.清 末 民 初在 日本 留学的青年群众的组织。邹鲁《中国同盟会》:“此类有志青年,足履外国,已痛 满洲 政治之不平与黑暗……因设青年会以为机关,所以别于其时在 日 之立宪派学生所立《译书汇编》《清议报》等机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