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ǎ yì ]1.高尚的情意:高情~。2.敬辞,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未能如约前往,有负~。
[ niān zhǔ yì ]不切实际的主意。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上任》:“这个小伙子性格倔强,有蔫主意。”《小说选刊》1981年第12期:“你呀,不爱叫唤的狗最有蔫主意。”
[ yáng yáng dé yì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yáng yì ]1.表达意志。2.启迪情思。
[ yì bǐ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简练之笔墨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意趣。也叫写意。
[ yì biàn ]1.意态异常。《战国策·赵策一》:“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2.千变万化。意,通“亿”。《汉书·贾谊传》:“怵迫之徒,或趋西东;大人不曲,意变齐同。”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意读亿万年之亿,《史记》正作亿。亿变,犹上文言千变万化也。”《汉书·礼乐志》:“帝临中坛,四方承宇,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 yì chēng ]美好的声誉。意,通“懿”。《汉书·高帝纪下》:“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王先谦 补注:“吴仁杰 曰:‘《文选·王融<曲水诗序>》李 注引《汉书》作“懿称”。’钱大昕 曰:‘懿称,美称也……古文懿与意通。’”
[ yì chí chí ]1.神思凝滞貌。2.形容心情慵懒和倦态。
[ yì chū wàng wài ]出乎意料之外。
[ yì de ]1.谓心愿获偿。2.引申为称心如意,洋洋自得。
[ yì dì ]犹心地。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