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ò guàn zi pò shuāi ]比喻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近似以滥为滥。破罐子:还比喻坏了贞操的女人。
[ pò guó ]1.已灭亡的国家。2.击破敌国;消灭敌国。
[ rèn de pò ]方言。看得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有银钱须要认得破,不可分尔我。”
[ shí pò tiān jīng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来形容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用以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 shū bù pò zhù ]谓对于儒家经典的疏通阐发不突破原注的界说。
[ shuō pò ]把隐秘的意思或事情说出来:这是变戏法儿,一~就没意思了。
[ shuō pò zuǐ ]反复劝说;费尽口舌。《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也不枉你説破了嘴把我两个撮合在一块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一边任你説破了嘴,总是个再醮之妇,那里还领得着多少财礼抵还给他呢。”
[ tū pò ]1.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封锁。~防线。~敌人阵地。2.打破(困难、限制等):~难关。~定额。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新的~。
[ wén fēng pò dǎn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 qín wáng pò zhèn yuè ]唐 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
[ shè zhe jīn zhōng zhuàng pò pén ]比喻拼着作很大的牺牲。
[ yú sǐ wǎng pò ]比喻斗争双方同归于尽:拼个~。
[ tān pò ]1.唐宋填词用语。指因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句法、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谱式,故称摊破。如《浣溪沙》上下阕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开后,突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三言句末协韵,别成一体,故称《摊破浣溪沙》,以示区别。他如《摊破采桑子》、《摊破江城子》等,均属此类。又称摊声。后来的曲谱中,也有“摊破”,与词的情况有所不同。2.划破。
[ tóu pò xuè chū ]多用来形容惨败。同“头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ín ]头被打破,流出了血。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遭到惨败的样子。